MA煤安认证:个体防护装备安全标志现场评审准则 (试行)
添加时间:2021/3/1
序号 | 项目名称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
1 | 机构 | |||||
1.1 | 注册资金 | ★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的注册资金应符合要求。生产化学氧、过滤式一氧化碳自救器、煤矿用自动苏生器产品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 100 万元;生产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产品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 150 万元; 生产氧气呼吸器产品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 200 万元;生产压风自救装置产品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 50 万元。 |
||||
1.2 | 生产合法性 | ★营业执照应在有效期内; ★所生产产品应在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 |
||||
1.3 | 生产场所 | ★应具备产品所需要的固定场所,有生产场所的合法证明文件; | ||||
2 | 管理体系 | |||||
2.1 | 体系文件 | ★①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以及完整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现行操作相符; ●③应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传达至全体员工; ●④应建立质量否决制度。 |
||||
2.2 |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 ■①应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制度; ■②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③产品质量审核内容至少应包括:标准规定的试验项目、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用户质量反馈意见等; ■④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定、实施纠正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
||||
3 | 人员 | |||||
3.1 | 技术人员 | ★应具有至少 1 名机械、化工或其他相关专业工程师。生产自救器、煤矿用自动苏生器产品的,须至少具 有 2 名工程师;生产呼吸器产品的,须至少具有 3 名工程师。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 3 年以上。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
3.2 | 人员素质 | ●①相关负责人应对产品的防护性能有较深了解; ★②技术负责人应熟悉产品的防护性能指标及主要零部件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技术人员应熟悉标准、图纸、生产工艺、检验等工作; ●③关键工序的人员应该熟悉其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规程等内容,操作熟练; ●④检验人员应该熟悉标准、检验规程等内容,操作熟练。 |
||||
3.3 | 培训 | ■①应制定并实施培训管理制度; ■②应有年度培训计划,并明确培训要求; ■③应有人员培训状况记录,并能反映出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全部人员的培训情况; ●④应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进行资格培训,并持证上岗; ●⑤应有与产品相关的矿山法规、标准的培训及记录。 |
||||
4 | 技术文件管理 | |||||
4.1 | 文件资料管理 | ●①应制定并实施技术文件和资料管理制度; ●②技术文件和资料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保管、更改和注销应有记录; ●③应建立图纸更改制度,有图样更改通知单; ●④档案、技术、检验、生产等部门的图纸应根据通知单要求及时做相应更改,确保各部门图纸等技术文件的统一性。 |
||||
4.2 | 产品标准 | ★①产品直接执行 MT709《煤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MT425《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AQ1054《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MT949《煤矿用自动苏生器》、AQ1053《隔绝式负压氧气呼吸器》、MT390《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等行业标准的,应经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确认;产品执行企业标准的,标准应经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审核备案; ●②应有所引用的标准及相关参考标准:煤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MT868 过滤式自救器用干燥剂 MT869 过滤式自救器用一氧化碳催化剂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GB24502 煤矿用化学氧自救器 MT427 超氧化钾片状生氧剂技术条件 AQ1057 化学氧自救器初期生氧器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
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 GB/T1226 一般压力表 GB5099 钢质无缝气瓶 GB8982 医用氧气 MT113 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MT454 隔绝式氧气呼吸器和自救器用氢氧化钙技术条件 煤矿用自动苏生器: GB1226 一般压力表 GB5099 钢质无缝气瓶 GB8982 医用氧气 GB13004 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GB/T1226 一般压力表 GB2890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5099 钢质无缝气瓶 GB8982 医用氧气 AQ1054 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 MT113 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MT454 隔绝式氧气呼吸器和自救器用氢氧化钙技术条件 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 GB/T1226 一般压力表 GB2890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5099 钢质无缝气瓶 GB8982 医用氧气 MT113 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MT454 隔绝式氧气呼吸器和自救器用氢氧化钙技术条件 压风自救装置: MT113 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MT390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
4.3 | 图纸 | ●①产品的图纸应完整、有效; ★②相关图纸应经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审核备案; ★③产品图纸中涉及安全性能的结构或参数的更改须经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重新审核、备案。 |
||||
5 | 供方 | |||||
5.1 | 采购 | ●①应有原材料、受控零(元)部件采购管理文件; ●②应有采购控制清单; ●③应定期对外购方进行评价,建立合格外购方名录和质量档案; ●④采购合同应明确质量要求; ●⑤部件属安全标志管理产品的,到货时应在安全标志有效期内;压风自救装置的涂覆布属于安全标志管理产品; ●⑥重要原材料、受控零(元)部件应有检验合格的证明,且满足技术要求; ★⑦采购的安标受控零(元)部件、重要原材料(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生氧剂、起动生氧装置;煤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触媒、干燥剂;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钢瓶、减压器、外壳;呼吸器:氧气瓶外壳、减压器;煤矿用自动苏生器:氧气瓶、减压器、自动肺),应和备案材料一致。 ●⑧外购方产品未被使用超过一年的,须对外购方重新进行评价。 |
||||
5.2 | 外协 | ●①应建立有外协管理文件; ●②应定期对外协方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外协方名录和质量档案; ●③外协合同应明确质量要求; ●④应有外协件检验合格证明,且满足技术要求; ●⑤安标受控零(元)部件、重要原材料外协时,应有生产单位的检验记录,且满足技术要求; ★⑥外协的受控零(元)部件,其生产单位应和备案材料一致。 |
||||
6 | 生产过程控制 | |||||
6.1 | 生产能力 | ★①生产能力应达到一定规模。自救器年生产能力不少于 6000 台,煤矿用自动苏生器年生产能力不少于 300 台,氧气呼吸器年生产能力不少于 500 台,压风自救装置年生产能力不少于 10000 套; ★②生产场所应具备成品总装条件;对于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必须具备气囊的生产能力。 |
||||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
6.2 | 生产设备 | ●①应建立有设备管理文件; ★②应有满足生产所需的生产设备,设备满足零部件加工能力及精度要求;生产呼吸器、煤矿用自动苏生器的应具有减压器校验台、校验仪等;生产化学氧、过滤式自救器的应具有气密检查仪、空调、除湿机等 ●③应建立设备台账; ●④应有重要设备操作规程; ●⑤应有重要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
||||
6.3 | 工艺装备及工位器具 | ●①应建立有工艺装备及工位器具管理文件; ●②应有满足要求的工艺装备及工位器具,并建立台账; ●③工艺装备配置和使用应合理、可行,且有验证制度和验证记录; ●④工位器具应完善,关键零部件应不落地。 |
||||
6.4 | 工艺过程 | ●①工艺文件应满足图纸等技术文件要求; ●②应有工艺文件明细表; ●③应有产品工艺路线图(工艺流程图),并明确关键工序。 |
||||
7 | 检验和测试 | |||||
7.1 | 规章制度 | ●①应对重要原材料和安标受控零(元)部件进厂、生产过程、成品出厂检验,制定并实施检验和试验的管理制度; ●②应保证未经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产品或物品不能转序或投入使用; ●③质量负责人和检验人员应有明确的授权,以文件形式规定其职责和权限,并保证其独立开展检验工作 ●④应有重要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 ●⑤应有重要的原材料、外购(协)件检验规程(必须包括安标受控管理的零部件); ●⑥应有工序检验规程(必须包含关键工序); ●⑦应有出厂检验规程(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
||||
; | ||||||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
7.2 | 检验测试设备 | ●①应根据生产和检验的需求,配备检验、测试设备和器具,并建立台帐; ★②生产单位必须具备按标准要求的项目进行出厂检验的设备、器具,且其精度、能力等满足要求; ●③设备、器具应按国家计量法规和有关计量规程进行周期检定,对检定合格的计量设备、器具应进行有效性标识; ●④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器具,应进行校准; ●⑤当发现检验和测试设备、器具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其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追溯评定,并对该设备、器具及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⑥具备内部检定/校准资格的生产单位,应有“计量标准合格证”、计量标准器具的“检定证书”、“计量 检定员证”以及“操作规程”等文件。 |
||||
7.3 | 检查、检验 | ●①应有重要原材料、外购件进厂检验记录、关键工序检验记录; ●②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环境、方法应符合标准要求; ★③应按标准要求进行出厂检验,应有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 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出厂检验 |
||||
序号 | 出厂检验项目 | 检验设备 | ||||
1 | 外观质量、起动生氧性能 | 目测 | ||||
2 | 气曩中气体成份、气曩吸空现象、额定防护时间、吸 气温度 |
综合试验台(红外氧气分析仪、红外二氧 化碳分析仪、温度仪)电子秒表 |
||||
3 | 吸气阀 | 湿式流量计 | ||||
4 | 排气阀开启压力、呼吸系统气密性、排气阀气密性、 药罐通气阻力 |
U 形水柱计、电子秒表 | ||||
5 | 外壳气密性 | 自救器气密检查仪 | ||||
6 | 抗滚动冲击性、跌落试验 | 滚动试验箱、钢板尺、电子秒表 | ||||
7 | 封印条开启力、本体取出力 | 测力计 | ||||
煤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出厂检验 | ||||||
序号 | 出厂检验项目 | 检验设备 | ||||
1 | 防护时间、整机质量 | 电子秒表、电子秤 | ||||
2 | 跌落试验、滚动试验 | 滚动试验箱、钢板尺 | ||||
3 | 整机气密性 | 气密检查仪 | ||||
4 | 封口带拉力、过滤器取出力 | 测力计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
5 | 呼吸阻力、呼气阀气密性试验 | 气密校验仪、斜管压力计、U 型水柱计 | ||||
6 | 呼气阻力、吸气阻力 | 倾斜压力计、浮子流量计 | ||||
7 | 吸气温度、防护时间 | 温度仪、电子秒表 | ||||
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出厂检验 | ||||||
序号 | 出厂检验项目 | 检验设备 | ||||
1 | 额定防护时间、吸气中 O2 浓度、吸气中 CO2 浓度 | 综合试验台(红外氧气分析仪、红外二氧 化碳分析仪、温度仪)、电子秒表 |
||||
2 | 吸气温度、通气阻力、高压气密性、正负压气密性 | 温度仪、U 型水柱计、压力表 | ||||
3 | 定量供氧量、自动补给供氧量、手动补给供氧量 | 转子流量计、大转子流量计 | ||||
4 | 封口带的开启力、呼吸软管的性能、气囊的气密性试 验、 清净罐的气密性试验 |
测力计、U 型水柱计 | ||||
5 | O2 瓶和气瓶阀门开启力、自动补给阀开启力 | 测力计、U 型水柱计 | ||||
6 | 呼、吸阀逆向漏气量,呼、吸阀的通气阻力,排气阀 逆向气阀性,排气阀压力,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
湿式气体流量计、转子流量计、U 型水柱计 | ||||
7 | CO2 吸收剂、O2 质量 | CO2 吸收剂测定装置、红外 O2 分析仪 | ||||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出厂检验 | ||||||
序号 | 出厂检验项目 | 检验设备 | ||||
1 | 高压气密性、低压气密性 | 目测,氧气呼吸器校验仪,电子秒表 | ||||
2 | 定量供氧量、自动补给供氧量、手动补给供氧量、减 压器出口输出流量 |
氧气呼吸器校验仪、压力表 | ||||
3 | 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安全阀开启压力、排气阀开启 压力 |
氧气呼吸器校验仪 | ||||
4 | 产品的外观质量、报警声响 | 目测,电子秒表,声级计 | ||||
5 | 呼气阀和吸气阀的逆向漏气量、呼气阀和吸气阀通气 阻力 |
湿式气体流量计,U 型压力计 | ||||
6 | 清净罐气密性、冷却器气密性 | 电子秒表,U 型压力计 | ||||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
7 | 额定防护时间、吸气温度、吸气中 O2 浓度、吸气 中 CO2 的浓度、呼气阻力、吸气阻力 |
综合试验台(红外氧气分析仪、红外二氧化碳 分析仪、温度仪、压力变送器)、电子秒表 |
||||
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出厂检验 | ||||||
序号 | 出厂检验项目 | 检验设备 | ||||
1 | 高压气密性、低压气密性 | 目测,氧气呼吸器校验仪,电子秒表 | ||||
2 | 定量供氧量、自动补给供氧量、手动补给供氧量 | 氧气呼吸器校验仪 | ||||
3 | 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 | 氧气呼吸器校验仪 | ||||
4 | 外观质量 | 目测 | ||||
5 | 额定防护时间、吸气温度、吸气中 O2 浓度、吸气中 CO2 的浓度、呼气阻力、吸气阻力 |
综合试验台(红外氧气分析仪、红外二氧化碳 分析仪、温度仪、压力变送器)、电子秒表 |
||||
煤矿用自动苏生器出厂检验 | ||||||
序号 | 出厂检验项目 | 检验设备 | ||||
1 | 外观检查、高压系统气密性 | 目测、压力表 | ||||
2 | 低压系统气密性、配气系统安全阀开启压力 | 电子秒表、U 型压力计、压力表 | ||||
3 | 外接气源逆止阀顺向开启压力、高压阀门关闭压力 | 压力表 | ||||
4 | 减压器输出流量变化范围、减压器输出最大压力、 额定时间 |
电子秒表、苏生器校验仪、压力表 | ||||
5 | 自动肺充气压力、自动肺抽气压力、自动肺换气量 | 苏生器校验仪、电子秒表 | ||||
6 | 吸痰引射压力、自主呼吸阀阻力和供氧量上限、自 动肺充、抽气安全阀开启力 |
苏生器校验仪、流量计、压力表、U 型压力 计 |
||||
压风自救装置出厂检验 | ||||||
序号 | 出厂检验项目 | 检验设备 | ||||
1 | 外观质量 | / | ||||
2 | 舒适度 | 试验装置(含气压表、气源) | ||||
★④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结构、参数(如药罐、冷却罐、减压器、气囊、排气阀等)应符合图纸等技术文件规定。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
8 | 产品一致性 | ★应按照经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审核备案的技术文件(包括产品标准、图纸、受控件零(元)部件或重要原材料明细表等)组织生产。 | ||||
9 | 产品标识 | ★①应在成品上加施安全标志标识; ●②产品使用的安全标志标识应符合 AQ1043 要求; ●③安全标志标识应经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审核备案; ●④铭牌材质应满足有关标准要求。 |
||||
10 | 库房管理 | |||||
10.1 | 管理制度 | ■应制定并实施出入库、贮存管理制度。 | ||||
10.2 | 原材料及外购件 | ●①原材料、外购件应摆放整齐,标识清晰、明确,不合格品应隔离; ●②易燃、易爆及其它危险物品应单独存放,贮存条件应符合要求(如化学药品存放的温、湿度要求等); ■③有原材料及外购件台账,账物相符;出入库应履行规定手续; ●④贮存条件应确保产品质量。 |
||||
10.3 | 半成品、成品库 | ■①半成品、成品应分类存放、摆放整齐; ■②成品箱中装箱单、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及随箱备件、专用工具等应齐全; ■③应有成品台帐,帐物相符; ●④贮存条件应确保产品质量。 |
||||
11 | 质量信息反馈与服务 | |||||
11.1 | 管理制度 | ■应建立并实施质量信息反馈与服务管理制度。 | ||||
11.2 | 记录 | ■①应有质量信息反馈和售后服务记录; ■②应有产品销售台帐。 |
||||
12 |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 | |||||
12.1 | 不合格品控制 | ●①应制定并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的管理文件; ●②应任命不合格品处置的负责人,明确不合格品标识、记录和处置负责人员的职责、权限; ●③应有效控制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让步接收应有批准手续; ●④不合格品应按规定进行标识并隔离; ★⑤不满足安全性能要求的产品,不得销往矿山。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
12.2 |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 ●①应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管理文件; ●②应收集、整理不合格品信息,尤其是用户反馈的质量信息,查明产生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并记录;应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并对其实施跟踪验证; ●③应完成由于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而引起的有关文件的更改。 |
||||
13 |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 ●①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制度; ●②生产设施、设备的危险部位应有安全防护装置,车间、库房等地应配备消防器材,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进行隔离和防护; ●③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
关于“煤安认证”的相关资讯